

(Amazon Link)
#有中譯版
#百大兒童文學
Bud, Not Buddy. By Christopher Paul Curtis.
(Reading level: U)
一個六歲時喪母的孤兒,Bud,在十歲時受不了寄養家庭的欺負,決定逃家,出發去尋找他未曾謀面的父親。
Bud 對父親唯一的線索是他母親過世前曾帶回家的一個樂團表演傳單。他記得他母親將這傳單帶回家時,生氣又焦躁且不斷地盯著該傳單看的表情。傳單上面有爵士樂團主角的名字與樂團名稱 「Herman E. Calloway and the Dusky Devastators of the Depression !!!!!!」。因為母親少見的異常反應,讓他直覺上覺得那個樂團主角 Herman Calloway 一定跟他母親關係深厚,推想之下應該是他的父親!
無處可去的他,決定長途跋涉去找那個樂團與他認定的父親。Bud真的能憑著這模糊又從未獲得母親證實的線索,找到他的父親或那個他期盼的歸宿嗎?
這本在1999年出版的小說是一本經典的黑人文學,故事背景是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年代,故事主線是常見的「孤兒找家」的題材,封面是一個黑人男孩的單純封面。老實說,我剛開始看著封面與故事大綱,並不怎麼有興趣。但這本是小米現在六年級的第一本上課的教材,她跟我說這本很好看也很有趣,所以我忍不住好奇,就跟著看了。
一看之下,很快就被作者高明的鋪陳功力吸引,忍不住不斷地看下去。活在抑鬱時代的悲慘孤兒的故事,在作者筆下卻充滿希望與詼諧。這個故事刻畫了許多黑人間的溫情與互助:
大家都很窮,但卻願意從自己有限的資源裡,再分出一杯羹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作者也把許多當代特有的社會現象,如工會活動與人們想搭免費火車去傳說中遍地黃金的西岸找工作等景況,巧妙地編織進小男孩的尋父歷險中,讓你邊看故事邊學歷史,一兼二顧

這本書的文字優美又生動,有好多段落都堪稱是寫作教科書等級的範例,再加上引入入勝且感人的劇情,我覺得真的可稱得上是一本經典的小說。一查之下,果然列為前一百名的兒童讀物之一(排名第60名)!
我誠摯推薦給所有五年級以上的孩子與大人,雖然封面看似單調、標題也不算起眼,但內容卻十分有趣感人(我在等跟小米的老師會談的親師座談的等待時間中閱讀,結果看到哭了,趕緊擦掉眼淚,免得待會進去跟老師講話時,紅紅的眼睛嚇到老師

)。這真是一本看完會覺得這段閱讀時間「浪費得很美好」的書

註:這本獲獎無數的經典兒童文學自然有中譯版: 「我叫巴德,不叫巴弟」,台灣四五年級以上的大小讀者們也別錯過喔!